但是有一種寶石可以和紅寶石媲美,甚至可以“以假亂真”,它就是盧比來碧璽!盧比來英文名是:Rubellite,直譯的意思就是「如紅寶石一般的」。之所以叫這個名字,就是來源于盧比來早期曾被頻繁誤認為是紅寶石。
18世紀時,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三世贈予沙皇凱瑟琳大帝的禮物就是一個有名的誤會。這顆葡萄串“紅寶石”重達255.75克拉,直到20世紀才被發(fā)現(xiàn)這是一顆紅寶碧璽,并且還在印度被優(yōu)化處理過。
1730年,俄羅斯帝國安娜女皇的皇冠鑲嵌了一顆雕刻“紅寶石”,后來被發(fā)現(xiàn)其實是盧比來碧璽(紅寶碧璽)。
早期社會還沒有先進的檢測手段,也沒有寶石學這門學科,漂亮的紅色寶石都被稱之為紅寶石,所以導致了許多著名的“誤會”。
盧比來碧璽的顏色鑒定
盧比來是有著紅寶石色彩的碧璽,大多數(shù)的紅碧璽都帶有一些棕色色調(diào),使寶石的整體顏色偏暗,所以在紅色系眾多不同色調(diào)的紅色碧璽中,盧比來碧璽以其濃艷、明亮的顏色脫穎而出。
但不是所有紅碧璽都能叫作盧比來,國際有色寶石協(xié)會ICA進行了很多測試,最終發(fā)現(xiàn)有一類紅色碧璽無論在人造光源還是在自然光下都保持一致的顏色,盡管粉紅、桃紅、紫紅等紅色調(diào)碧璽都屬于紅碧璽,但只有其中很小一部分能通過這個測試,被冠以盧比來之名。
其實顏色越像紅寶石的盧比來碧璽價值越高。顏色飽和度越高越漂亮,與紅寶石擺在一起幾乎沒有區(qū)別的那些當然價格更高,也更值得下手啦!
盧比來碧璽和粉紅碧璽的區(qū)別
盧比來碧璽并不具備獨特的化學成份,所以可以與其它碧璽區(qū)分開來。盧比來的火彩和一般的粉色系的是不同的,它基本上都帶有紅色的(淡的或者濃的),而粉色系碧璽一般都會帶亮色(偏白的那種)。
其中的區(qū)別,那就主要看以下幾個點:
1.包裹體
盧比來不管大小都有包裹體的(有拉絲狀的,有不規(guī)則狀的),有些可能要借助放大鏡才能看到,可能不會很大。如果看到很大的很干凈的,很有可能是粉色系碧璽。
2.顏色
彩色寶石的顏色由色彩、明亮度(色調(diào))、飽和度組成。有很多紅色碧璽都帶著不淺的棕色調(diào), 從視覺上看就會覺得這顆石頭不夠艷麗,從術語上說就是這顆石頭不夠飽和因為帶棕色調(diào)了,所以帶棕色調(diào)的紅碧璽都不能叫做rubeliite, 只能叫做Pink Tourmaline粉色系碧璽。
3.切割
因為rubeliite一般都有包體,所以大部分情況下,加工者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她的重量,不會采取密面切割的,所以rubeliite的切割面一般不會太密。
2005年4月佳士得紐約拍賣,一套佳士得都稱之為“重要”的盧比來項鏈、耳環(huán)套裝以102,000美元成交,當時的估價僅有60,000~80,000美元。而這件美國著名設計師品牌David Webb的作品,已是那時紅寶碧璽拍出的高價。
20克拉盧比來、鉆石耳夾,2008年4月蘇富比香港拍賣,成交價:162,500港元
2010年,盧比來迎來大爆發(fā),不論是拍品數(shù)量還是成交價都邁進了一個新階段。4月份在蘇富比紐約拍賣的兩件40克拉、150克拉的盧比來珠寶,成交價均超估價的12倍之多!其他不那么難得一遇的盧比來,也輕松超估價2~3倍。此時的保守估價,也從幾千美元為主跨越到10,000美元以上,形勢一片大好。
2019年一件由400克拉盧比來締造的項鏈備受矚目,最終在香港拍出837,500港元。在普通商業(yè)級碧璽在大眾看來無足輕重的今天,盧比來碧璽卻深受Bvlgari、Cartier,Chaumet等越來越多奢侈珠寶品牌歡迎,可以見得盧比來碧璽的潛力無限。
盧比來、鉆石全套首飾,2019年4月蘇富比香港拍賣,成交價:837,500港元
處于價值上升期的盧比萊,其實很適合投資,即便價格還不能比肩紅寶石,但價格趨勢是有目共睹的。
盧比來的挑選秘籍
1.顏色
彩寶色彩當然是第一考慮要素,更何況盧比來碧璽最重要的就是它的顏色!顏色越濃郁、鮮艷、不發(fā)黑、分布越均勻則價值最高。它繼承了碧璽家族遺傳的“二色性”,以純紅色為主色調(diào),顏色越純正的價值越高。伴有紫色調(diào)或粉色調(diào)的影響不大,但一旦發(fā)現(xiàn)棕色調(diào)就要減分了。
2.切工
3.凈度
挑選天然彩色寶石時,一般會最后考慮凈度,只要整體不渾濁、發(fā)白,火彩和顏色都不受影響,就可以在凈度上做適當讓步。
盧比來碧璽普遍內(nèi)含物較多,常常含有針狀、管狀、絲狀、不規(guī)則狀的包體。而大多數(shù)粉紅色碧璽則相對凈度更好,甚至常見全凈的晶體。所以購買的時候要格外注意!
加盟熱線:400-6056-518
加盟咨詢:18820163808
總部地址:深圳龍崗區(qū)甘李二路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