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足金、K金、3D硬金等概念應(yīng)該很熟悉,但是像包金、注金、貼金等黃金工藝的知識,多數(shù)人還是不了解,雖然都帶金字,但是有一定的差別,今天就一起來探究一下這些工藝的奧秘吧!
包金
包金是把很薄的金或者金箔通過機(jī)械力碾壓或高溫熔接,包在銀或金屬胎體表面,一般兩者厚度比例是1:10或1:20。厚的包金用金片,薄的包金用金箔。
包金工藝復(fù)雜,成本不低,包金首飾的耐磨度很高,不容易褪色,使用壽命比鍍金首飾長。但是市場上所謂的包金首飾,實際上幾乎全部是鍍金產(chǎn)品。
注金
歐美飾品比較常用注金工藝,它是把金層(以10K金、12K金或者14K金為主)用機(jī)械以高溫高壓處理的方式壓延附著在金屬基材上。注金首飾的內(nèi)芯一般是佬、黃銅或者銀,也可以是合金材料。
美國官方對注金首飾有法規(guī)管理,要求含金量必須是總重量的1/20以上。
注金和包金工藝相近,只是兩面或全面處理的被稱為注金,單面或部分處理的被稱為包金。
貼金
貼金是一種傳統(tǒng)、特殊的工藝,它是把成色高的黃金(比如足金)打造成極薄的金箔片,使它和光滑的材料互吸,貼在器物外表,常用在工藝品、佛像、招牌、建筑物等。貼金2006年還被追溯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這種工藝雖然很好,但是很容易被壞人利用。大家要警惕商場的抽獎騙局,有些的金鑲玉,其實就是用的貼金工藝,抽到一折購買金鑲玉的券,引導(dǎo)顧客花幾百幾千元購買,其實商家的成本只有幾十元(金極薄,玉極差)。
鎏金
鎏金是一種古老的傳統(tǒng)工藝,用金子裝飾器物的一種方法。它把金和水銀(汞)合成金汞漆,用刷子按照要求涂在器物的表面,晾干烘烤,使汞蒸發(fā)掉,再用瑪瑙壓光,這樣金就牢固地附在器物的表面了,可以根據(jù)需要分幾次涂抹。
鍍金
鍍金是利用電解原理,使金子附著到金屬或別的物體表面上,形成鍍層。一般銀鍍金、銅鍍金比較常見,可以鍍出玫瑰、銀白、金色、黑色、藍(lán)色等色彩。
鍍金工藝成熟,可以讓首飾更亮,但是它的金層也是極薄,所以也相對容易褪色(但還是比不鍍金時褪得慢)。
描金
描金是一種金彩裝飾方法,用本金(金粉)或亮金(金水)在瓷面上描飾裝飾紋樣或配合其他裝飾作邊線或金地使用,甚至可以用來畫圖、抄經(jīng)文。本金的使用技法較亮金操作要困難得多,而且由于含金量高,一般只局部使用于高級產(chǎn)品,一般產(chǎn)品目前都采用亮金(金水)。
燙金
燙金也叫燙印,是一種印刷裝飾工藝,是將金屬印版加熱,施箔,在印刷品上壓印出金色文字或圖案。
合金
合金是指一種金屬與另一種或幾種金屬、非金屬經(jīng)過混合熔化,冷卻凝固后得到的具有金屬性質(zhì)的固體。比如K金就屬于合金范疇。但是現(xiàn)在多數(shù)情況下說的合金,特指那些不含金、銀等貴金屬的合金,也就是很便宜的那種合金。